1/1页9314: 跳转到查看:373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键盘左右键可以进行前后翻页操作
【有 0 人在聊天】 帮助

不开刀搞定腹主动脉瘤?浦东这家医院用全球最细“中国支架”做到啦!

不开刀搞定腹主动脉瘤?浦东这家医院用全球最细“中国支架”做到啦!

2020.8


好消息!


不开刀就能搞定腹主动脉瘤?没错,那不是想象,而是现实!


小布了解到,国际上目前最细的腹主动脉瘤支架压缩后输送周径为16毫米。最近,位于张江的科创企业上海微创做出了周径14毫米的“中国支架”,这给腹主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实现真正的全微创,并且浦东的一家医院顺利将其运用于临床!一起来看↓


71岁大爷送锦旗


近日,家住惠南镇、71岁的李大爷和家人将一面锦旗送到了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血管外科。“我太幸运了!生了这么大的病,竟然不用开刀就治好了!”他说。


不久前,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院长、血管外科专家余波教授主刀,成功完成了上海首例正式临床运用“中国支架”lower profile(14F) Minos支架系统行腹主动脉瘤EVAR手术,让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手术真正实现全微创。


大约半个月前,李大爷在体检中发现患有腹主动脉瘤,住院确诊断为腹主动脉瘤合并双侧髂动脉瘤。


余波团队主力汤敬东教授透露,患者既往合并高血压及冠心病,本人及其家人非常担心手术风险,希望手术创面尽量小一点。




“中国支架”派上用场


“主动脉瘤就是动脉血管‘酥’掉了,被血流冲刷鼓包,看起来像个瘤子。”汤敬东介绍,传统手术是开腹手术,切掉已经成为动脉瘤的血管,换上一根人工血管,创伤很大,老年人无法耐受。运用血管支架,可以将压缩成一个圆柱体的支架放到患者的血管里,在病变处释放,相当于在“酥”掉的地方支上“钢筋水泥”,使血流不再冲刷血管壁,解除“鼓包”破裂的风险。


他还介绍,腹主动脉瘤用的支架压缩后一般为周径22毫米,“不能直接经皮肤塞进血管,仍然要切开皮肤,再在动脉上开个口子,才能放进去。”只有当支架的周径足够小的情况下,才可以通过皮肤穿刺再经股动脉导入腹主动脉内,释放并锚定,并且术后皮肤也不用缝针。而微创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支架”就足够细,只有14毫米。


经过缜密分析,并与患者和家人沟通,余波教授团队最终决定为李大爷用“中国支架”——只需要在大腿根部切开一个小小的孔,暴露出股动脉,在股动脉血管壁上穿刺一个“洞”,将支架放进去,通过导丝导入腹主动脉,在瘤体处释放。


手术历经四小时后顺利结束。术后患者身体各方面恢复良好,造影显示:患者病变已被覆膜支架隔绝,双侧髂外动脉血流通畅,无内漏及外渗,支架贴壁良好,达到了手术预期。




相关链接


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通常直径增大50%以上定义为动脉瘤,好发于老年男性,男女之比为10:3,尤其是吸烟者。大量文献数据显示,腹主动脉瘤患者大多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性疾病。


手术方式
1、开放手术


主要指经腹的腹主动脉瘤切除加人工血管置换这一经典的手术方式,曾是治疗腹主动脉瘤唯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开放手术创伤较大,对于高龄或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较大,需慎重评估和选择。


2、腔内修复手术(微创手术)


即EVAR手术,是在DSA动态监测下,将人工血管支架经股动脉导入主动脉内,释放并锚定,使动脉瘤壁不再接触血流,解除动脉瘤壁承受的血流冲击并保持腹主动脉通畅。


文字:严静雯


编辑:吴燕


【来源:浦东发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ervice@aortec.com.cn

TOP

 
1/1页9314: 跳转到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首页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