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助力精准治疗 罕见胸主动脉科梅内尔憩室患者成功治愈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大血管介入操作,成功治愈一例合并罕见先天变异的胸主动脉瘤患者。
该患者为男性,71岁因胸闷气短在外院行胸部CT检查发现胸主动脉畸形,后慕名来到交大一附院血管外科门诊,经禄韶英主任医师确诊为罕见的胸主动脉Kommerell憩室(科梅内尔憩室)。
入院前由于胸片显示患者的纵隔增宽,曾疑为主动脉夹层形成,到达医院时,血压,230/100mmHg;脉搏,116 次 / 分;呼吸,30 次 / 分;听诊双肺为管状呼吸音和哮鸣音。胸部 CT 扫描显示其为右位2型主动脉弓,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和左椎动脉分别从主动脉弓上发出,左锁骨下动脉易位到右侧;患者的胸主动脉存在瘤样扩张,主动脉弓有附壁血栓,动脉瘤已使气管-支气管和食管出现了压痕。
Kommerell憩室是胚胎后期由左侧第四动脉弓残余组织所形成的一种极为罕见的血管畸形,由德国医生Kommerell于 1936 年首先描述。该病主要表现为胸主动脉瘤形成,合并异常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的扩张。Kommerell憩室也常常表现为轻微的吞咽困难,胸部疼痛,呼吸不畅,或因解剖原因所致的周围结构受压等。此外,这种血管异常还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如主动脉夹层形成或主动脉破裂等。
由于该病患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本例患者以粗糙的哮鸣音为主要表现,这在Kommerell憩室患者中并不常见。随后的胸部 CTA扫描证实,其呼吸窘迫症状主要是因为过大的Kommerell憩室,从外部压迫了患者的气道所致。因主动脉畸形,病情复杂,无论是传统的开放手术还是大血管介入治疗都面临脑梗、偏瘫、术中大出血等诸多风险和困难,如何能简化治疗将复杂问题简单处理,既治愈疾病又保证患者绝对安全是摆在医生面前的难题。
血管外科在刘建林主任带领下立即组织全科讨论病情,决定采取3D打印体外模拟辅助介入治疗为主,联合右侧颈动脉、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辅助的手术方案。麻醉科、呼吸科专家会诊认为患者通气功能障碍为气道外压导致,不影响全麻插管手术。
经过精心准备和协调,一附院3D打印中心连夜打印出了患者主动脉及附属大血管模型,介入手术室全力配合,麻醉手术部派出申新副主任带队的精干团队,手术由禄韶英教授主刀,青年骨干蔡惠、王吉昌等医师配合,冯骏主任医师负责影像定位和术程监控。手术团队克服解剖变异、空间狭小的障碍顺利完成了右颈动脉到右锁骨下动脉的人工血管转流手术。并依据3D模型演练程序,简化手术步骤,在陡峭的2型主动脉弓精准释放腹膜支架成功隔绝胸主动脉瘤,再次造影证实支架精确定位,并成功保留了左锁骨下和左椎动脉,杂交手术室的铅屏风外响起了一阵掌声。因为支架位置如果有2-3毫米以上的偏差就会导致手术失败,要么出现严重的动脉瘤内漏治疗不彻底或椎动脉覆盖,增加脑梗风险。手术非常成功!术后在血管外科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医学3D打印技术是在手术前根据患者的CT或核磁共振数据进行三维建模,然后通过3D打印机将模型打印出来。3D打印的医疗模型最主要的作用是让医生在手术前可以直观的看到手术部位的三维结构,有助于医生规划手术方案。尤其针对复杂手术,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西安交大一附院3D打印中心成立以来,在吕军主任的带领下已经成功地为多个科室提供了3D模型制作服务,辅助成功实施手术治疗。
本例复杂先天主动脉畸形患者的成功治疗,既是多学科医护人员合作的一次演练,也是多种精准外科技术联合应用以及医工结合的典范,更是从实验台到手术台的转化医学实践的成功案例。体现了西安交大一附院人精医、卓越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